剛轉任 PM 的前幾週,我心裡很緊繃。but that不會做事,而是怕經驗不足導致步伐跟不上。我瘋狂補課、做功課、列清單,最後才意識到:PM 領域太廣: 需求、體驗、商業、技術、數據。若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在補完內容上,就會被清單牽著跑;我真正需要的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。
於是我給自己設定了三個月的時間框架:提升決策速度、更精準找出問題、讓團隊更容易對齊。目標不是學完所有東西,而是建立一套能驅動行動的工作方法。
這套工作方法,我稱之為產品數據力:將使用者行為 → 指標變化 → 決策與下一步串連起來,用數據推動溝通與選擇。
之前關於產品數據的內容
數字不說話,你要聽得懂:拆解策略型 PM 的Chain of Thought
漏斗分析打開產品洞察:用 Drop-off 找出優化的核心
「回放 - 職場課 9 月場」Data-driven 到 Insight-driven
什麼是「產品數據力」?(以及它跟 Data Analysis 有何不同)
產品數據力是將產品決策轉化為「可驗證的路徑」的能力,包含五個步驟:
定義(事件/指標語言)→ 觀測(儀表/取樣)→ 判讀(因果/相關)→ 介入(實驗/改版)→ 敘事(影響/風險/後續)。
與 Data Analysis 的差異在於:
焦點不同:產品數據力聚焦於使用者行為與產品選擇;分析則更注重資料品質與統計嚴謹。
輸出不同:產品數據力輸出優先級、決策備忘錄、實驗路線;分析通常輸出報表與洞察。
時效不同:產品數據力追求在衝刺內能驗證的下一步;分析可進行更長週期的深入探索。
一句話:你不是在「做數據」,你是在用數據推動產品與團隊。
90 天突圍藍圖(循序漸進,邊做邊成長)
① Week 1–2:建立最小可用的「產品數據框架」
以 Duolingo 的 Streak(連勝天數)為例:
北極星指標(NSM):產品存在的目的、進步的衡量標準。例:D30 仍保持連勝的活躍學習者比例,或 7/30 日活學習者。
關鍵行為路徑(A→B→C):專注於 3–5 個核心事件。例:註冊 → 完成第一課 → 開啟提醒 → 連續 3 天學習 → 首次使用「Streak Freeze」。
健康度 vs. 成長度:健康=課程完成率、錯誤率、7 日留存;成長=新用戶、首課轉化、擴散(分享/邀請)。先分類,再排優先。
決策敘事(1 頁):問題(指標/樣本/時間窗) → 重要性(影響面) → 選項(成本/風險/預估效應) → 推薦解+驗證方法(觀察窗/成功門檻/護欄)。
重點:先統一事件與指標的語言。工具可更換,語言要保持一致。訓練敘事能力:用「證據+影響」說話。
② Week 3–8:固定練習:持續問自己三個問題
明年要多 50% 用戶,我會做什麼?
先拆解「獲客 × 轉化 × 留存」找出最大槓桿點。
例:將「首訪→完成第一課」轉化率從 22% 提升至 28%。做法:精簡首次任務步驟+預設開啟提醒。A/B 測試兩週,觀察課程完成率與 D7 留存。
這家公司如何賺錢?
繪製價值流:誰付費、動機為何、付費前需完成哪些行為。
將方案連結至單位經濟:首課轉化每提升 1% = 增加多少收入/毛利?
拔掉哪個功能,損失最大?
運用反證法找出真正的驅動因素。
例:若移除「Streak Freeze」,會影響哪些事件與指標?是否有替代路徑?能清楚說明負面效應,你的說服力將大幅提升。
節奏建議:至少執行 3 次小型實驗(約每次 2 週),每次都明確定義:基線、成功門檻、護欄指標、回顧筆記。
③ Week 9–12:將敘事連結至「產品策略」
短期改進必須累積成長期策略,否則只是零碎改動:
策略地圖:將已驗證的槓桿點歸納為 2–3 條策略路徑(例:「降低初始摩擦」「強化連勝心理回饋」「促進擴散與回流」)。
護欄指標:例如在提升留存的同時,確保 學習時長 ≥ X、退訂率 ≤ Y。
複利機制:將有效方案產品化(如預設提醒、每日儀式化入口),從一次性實驗轉變為長期循環。
資源對齊:將策略路徑與團隊編制、OKR、Roadmap 整合,形成季度級別的承諾。
這一步是準高階 PM 的分水嶺:你不僅能說明「哪個 A/B 測試勝出」,還能解釋「我們為何選擇這條發展路徑、如何基於證據持續投入資源」。
MVP 的真義:最小可驗證產品
必備三件事:可追蹤的事件方案、基線、成功門檻(例:轉化率提升 3 個百分點,或 D7 留存不下降;觀察期至少 7 天)。
該砍的:不影響「首個關鍵行為」的裝飾性內容。
不能砍的:觀測能力(埋點、分群、實驗框架)。缺乏這些,MVP 只會更加盲目。
用例判斷:假設「提醒能提升連勝留存率」,那麼 MVP 應該是最簡化的提醒流程+留存儀表,而非完整的通知中心。
寫給準高階 PM 的提醒
策略與產品直覺需要時間沉澱,但你可以在 90 天內成為那個將對話拉回數據與實質影響的人。更重要的是,你能將短期證據連結到長期方向。這正是主管願意把更大賽道交給你的原因。
以下是我整理的學習資料,從入門到進階一應俱全! enjoy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