🎯 本篇為付費內容:7 月 26 日我們將開啟一次面試深度討論會
這是 Techcubator 的一篇付費專屬文章。
如果你對外商、海外職涯、面試策略有興趣,或最近正在轉職中,我邀請你訂閱這份 newsletter。
🔒 訂閱後,你將獲得:
✅ 完整的系列文章(包含故事準備、面試提問架構、情境拆解等)
✅ 7 月 26 日我們將舉辦一次小型線上 study group
我們會一起討論實戰中的面試策略、拆解常見問題,
並開放大家提出自己最卡的問題,一起討論、互助準備。
📆 日期:2024 年 7 月 26 日(五)
🕖 時間:晚上 7:30 - 9:00(Zoom 線上)
🧑🤝🧑 限付費訂閱者,報名資訊將另行寄出
很多人問我:「想轉去外商或海外工作,要怎麼準備?」
他們寫好了履歷,也刷了 Leetcode、各種題庫,甚至第一輪 HR 面試都順利過關。
但最常見的劇本是:
到了第二輪 Hiring Manager,直接被刷掉。
我看過太多這種情況
我在外商、海外工作十年,從 candidate 變成 hiring manager,
面試過上百位不同國籍的求職者。
很多人履歷看起來不錯,第一輪也講得OK,
但到了第二輪,問題一多、節奏一亂、問題稍微抽象一點,就整個破功。
為什麼?
現在的工具真的太多了。
你可以用 ChatGPT 幫你改履歷、模擬面試、寫自傳,
網路上也有幾百萬筆題庫、常見面試問題、教戰手冊,
但現實是——真正讓你通過面試的,不是這些「資源」,而是你能不能講出真實、有力、有觀點的「故事」。
面試不是考試,不是照題庫填答案就能過。
面試是對話,是讓人了解你怎麼思考、怎麼做決策、怎麼解決問題。
很多人誤以為「我準備夠多題目,就沒問題」,但他們其實錯過了最核心的事:
你有沒有辦法讓對方相信你是「真的做過、真的想過、真的做得到」的人。
第二輪最常見的問題類型?
假設性問題(Hypothetical Questions)
這類問題聽起來像是在考你臨場反應,其實是在觀察你過去怎麼解決問題的模式。
他們想知道的不是「你會怎麼做」,而是:「你以前怎麼做過?」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你會怎麼判斷?你是什麼樣的風格?
常見的假設性問題有哪些?怎麼回答才有力?
以下是我在外商常問/常被問的問題類型,以及該怎麼準備:
1.「如果你加入後發現流程很混亂,你會怎麼辦?」
這題在測你面對 ambiguity 的反應。
不是要你立刻改革全世界,而是想知道你會不會先觀察、了解問題、找人溝通,而不是一來就指手畫腳。
怎麼回答?
舉一個你曾經面對不清晰流程的經歷,分享你怎麼理解問題、怎麼跟團隊合作推動改善。越真實越好。
2.「如果明天要交件,但你還有 30% 沒做完,你會怎麼處理?」
這題在看你怎麼做 priority 與風險管理。
怎麼回答?
談談你如何判斷什麼是不能妥協的核心價值、哪些可以先放,如何跟對的人同步狀況並提出應對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