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:00
/
0:00
Preview

Techcubator 讀書會 Vol.11 回放|原型力,就是產品經理的說服力

Techcubator 讀書會 Vol.11 Recap(付費限定)

為什麼我們需要原型,不只是畫面?

如果你是產品經理,你可能聽過一句話:

「Prototype 不是我的工作,那是設計師的責任。」

但實際上,Prototype 是產品經理最有力的說服工具之一。
在這場讀書會,我們不是學「畫得多漂亮」,而是拆解一件事:

不同階段,PM 要如何用 Prototype 做探索、驗證與說服?


這場讀書會,我們做了什麼?

我們從一個實戰產品構想出發(粉絲忠誠計畫 FanRank),搭配 ChatGPT + Bolt 快速生成互動原型,現場示範如何:

  1. 用 Prototype 展開有方向的產品討論

  2. 透過互動流程找出問題、測試用戶理解

  3. 讓高層、跨部門一眼看到「改變」與「效益」

這不是單純分享 slide,是實際演示如何 prompt 出一個互動產品畫面、修改結構、測試概念、設計反饋。


三種 Prototype 策略與實作細節


一、探索(Explore):還不知道做什麼,就該做 Prototype

使用情境:

  • 想法剛起頭

  • 尚未收斂明確方向

  • 想快速聚焦產品 USP

我們怎麼做?

  • 產品構想:建立一個粉絲等級系統,給創作者與粉絲更具連結感的互動機制

  • 三個 value proposition

    1. Status & Recognition:勳章、稱號、排行榜

    2. Access & Perks:專屬內容、提早發佈、私密活動

    3. Progress & Challenge:解鎖任務、成就系統、等級進階

實作方式:

  • 使用 ChatGPT 撰寫 product brief

  • 設計 prompt:「建立一個交互式 prototype,讓使用者體驗三種粉絲價值主張」

  • 使用 Bolt 產生互動畫面,支援:

    • Badge 選擇 + 公開個人頁面預覽

    • 解鎖內容體驗

    • XP 升級流程

我們觀察什麼?

  • 哪一條路線最多人選?

  • 哪個流程使用時間最長?

  • 哪種語言最觸動?

🎯 建議:用 “How does this feel to you as a fan?” 開啟開放式反饋


二、驗證(Validate):Prototype 用來找出錯,而不是證明對

使用情境:

  • 已有初步方向

  • 需要驗證流程可理解性

  • 減少盲點與誤解

我們怎麼做?

  • 設計一個「選擇會員等級」的交互原型

  • 使用中性語言,不加任何「行銷包裝」

  • 每一步都加上反思問題:

    • 「這清楚嗎?」

    • 「你會期待接下來發生什麼?」

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